作者:Bruce
日期:2020年1月31日
每週分享當週所思所想所聽所讀,形式不限,長短不區。如果你喜歡這些內容或也有類似的內容想要分享,歡迎通過郵件與我聯繫。
Long Now Foundation
Long Now Foundation成立於01996年,是一個致力於用「緩慢/優秀(slower/better)」對抗「迅速/廉價(faster/cheaper)」的非營利文化機構。它的創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全球目錄》(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主編Stewart Brand,主張以10,000年爲時間框架來思考問題,上文中的1996年寫作“01996”便是他們的一個indicator。
我也覺得用一個更加長遠的、從質量出發的視角來反觀現實是很重要,所以看到這個組織立即就有了興趣。Long Now Foundation有一個月度演講系列,我蠻感興趣去聽聽的。可以在他們網站上看,也可以訂閱他們的podcast。
不過,我對他們最近上線的一期由Andrew McAfee主講的「More from Less」感到挺失望的。整個講座的核心觀點是:經濟發展與我們對資源的消耗已經脫鉤了,我們可以在不增加甚至減少資源消耗的前提下,不斷發展經濟。McAfee給出的論證基本是典型的先有結論再找論據的套路。比如,只是因爲與四十年前相比,我們現在只需要工作1/3的時間就可以買到同樣的物料,他就認爲目前自然資源是更加affordable了,同時資源也就不存在緊缺的狀況。整個論證完全不考慮影響價格的其他因素(比如對自然資源價值的忽視等),非常可怕。而這只是邏輯問題,Twitter上也有不少人指出,McAfee的數據本身也有很多問題,同時他對過往已有的研究也瞭解甚少。
雖然Brand在演講之後和McAfee有一個討論,但是McAfee的回答基本可以說是一種表演,而他提出的Long Bet也是十分的不痛不癢,同時也與他所說的論證沒什麼關係(Long Bet是Long Now Foundation的“打賭”子項目,讓嘉賓提出關於未來的賭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挑戰)。
所以,我覺得自己還得再聽多幾期才能判斷這個Long Now Foundation的內容價值如何,不過因爲他們的這個立意,我決定在這裏分享出來。
Generative Music 生成性音樂
生成性藝術是近年比較火熱的一個創作領域,加上機器學習的光環,它似乎儼然就要起飛了。然而實際上,「生成性」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很早之前就有不少實踐者開始從事相關的創作了。相比現在的創作,歷史上的案例似乎更能把這一概念講清楚。
Tero Parviainen製作的互動演示「How Generative Music Works」從音樂的角度切入,把「生成性」講透了。其實真的沒那麼玄,只是一種規則與系統的設計罷了。特別喜歡其中引用的幾個例子,太有意思了,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比如這個「Dancing Markov Gymnopédies」
或者這個「Trams of Helsinki」是用赫爾辛基的有軌列車的實時運行數據創作的音樂作品。
另外也推薦看看Brian Eno在1996年發表的文章《Generative Music》。
《半個喜劇》
這部電影應該是去年國產片裏的一個驚喜,尤其驚喜的是其中對很多生活細節的把握以及對莫默這個角色的塑造。雖然情節與敘事的關係還是有點脫離,但基本是個可看的國產片。
Facebook是如何通過像素获取到你的隱私信息的?
作者Julia Evans逐步分解了facebook如何通过一个1x1的透明gif图收集你曾经访问过的网页的。
浏览器才是未来网络的入口,也是我们保护隐私的重要场所。即使facebook们可以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窥探我们的隐私,选择合适的浏览器与设置方式,能够让我们对此说不。
复杂个体
「复杂个体」是我在前段时间在网上偶然看到的一个男同性恋访谈项目。用制作人Brook Jia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旨在记录并呈现『这个喜欢同性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的项目」。
据制作人介绍,之所以做这个访谈,是因为对同性恋来说,
除了学术性的定义,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只有对群体的概括印象。这是不够的。 个人的声音被忽视了,而我们需要听到未经传媒加工的个人声音。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所发出的声音:他是谁,他经历了什么,他怎么想问题,他怎么看自己、他怎么看这个社会。 这是了解「男同性恋」必不可少的,不是将其作为群体来理解,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来理解。「把个人塞进群体里」是研究者常用的方法,这对理论研究具有意义;但个人若用群体标签的方法认识其他人,不仅会产生刻板印象、也会产生偏差,这一情况在认识与自己不同的人时发生得尤其严重。 偏见和误差,无论对于持有人还是承受人都具有危害。对于持有人,在偏见和误差之中看到的世界发生了失真,既在审美感受上造成缺憾又在自我完善上造成局限;对于承受人,他们承受着本不应该的阻碍和伤害,发出声音既可以给彼此提供支持又可以让阳光照射进来。 如何尽可能消除偏见、如何增进彼此的理解,将观点和想法背后的语境呈现出来是方法之一。因此,《复杂个体》选择用访谈的方式,聆听并呈现一个又一个鲜活个体的声音。透过访谈,我们可以从被访者的视角,去聆听、去理解他如何认识自我和这个世界。这既是多份理解「男同性恋个体」的素材,也同样是理解「当前时代和社会的个人如何存在」的素材。
制作人Brook本人也是一名男同性恋,他对其他男同性恋显然多了一份理解和共情。这些访谈读起来是真诚的,也让我了解了不少男同性恋个体的具体生活。可惜,这个节目只更新到2018年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继续。但之前的访谈仍然可以在网站上看到。